从“形融”到“神合”,体系融合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
体系融合:必须迈过的一道坎
——第80集团军某旅参加实兵对抗演练见闻④
■王宁 刘晓帅 解放军报记者 韩成
曙光初现,戈壁苍凉。第80集团军某旅第二个对抗日刚开始便战况激烈——
“敌机”多路并进,高速突防。当两架“敌机”即将成功突破导弹防御网、对红方指挥所开火之时,突然动作停滞,电光石火间,红方两枚防空导弹飞来,“敌机”应声而落。
“正是打击指挥所的紧要关头,‘敌’为何犹豫不前?”面对记者提问,红方指挥员、该旅副参谋长赵小兵给出答案:“是电子防空营官兵操控某干扰系统,让‘敌’机载雷达失明,无法锁定目标,为导弹分队争取到二次打击的契机。”
“这是新编成带来的新战力!”该旅电子防空营营长孙岗告诉记者,改革转型后,电子对抗力量已成为地面防空不可或缺的作战要素。如今电子对抗力量更是有机融入防空体系,实现“软”防御和“硬”对抗的互补,构设一张多维防御网络,让部队防空能力倍增。
转型,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,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。
“从不会融、不敢融,到主动融、密不可分,大家慢慢感受到了新质战斗力的威力。”忆往昔,该旅雷达技师郑苏颖颇有些“忆苦思甜”:2017年从某电子对抗团转隶到该旅,编入新成立的电子防空营。来到新单位,迎接他的不是新战友的另眼相看,而是“有色眼镜”。第一次试训,雷达刚架设好,一名导弹营排长便气喘吁吁跑来“善意提醒”:“雷达天线功率太大,影响火力单元侦察效果”;每逢对抗合练,火力分队都建议把电子防空分队安排扮演蓝方,生怕影响自己……
“大家都认为电子防空营是一个保障单位,是战场上的‘配角’,甚至有些人认为它的存在会影响自己正常发挥。”上士李艺达坦言,得知自己被安排从高炮专业转岗到电子防空营,最初失落了好一阵子。
然而,这样的“偏见”,在一次信息化联合演训中发生了转变——配属先进战机和信息化干扰力量的蓝方,很快让习惯“单打独斗”的火力分队陷入雷达被干扰屏蔽、火力无法施展的被动局面。这让该旅官兵直观感受到,想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,必须尽快补齐信息化作战能力短板。
“未来战场是体系的抗击,实现从传统火力防空向‘信火一体’防空转型,需要官兵首先在头脑中转型,从阵痛中爬起,迈过‘体系融合’这道坎。”该旅领导介绍,官兵们顿悟的“痛点”,也正是该旅党委研训攻关的重要课题。近年来,他们不断探索创新,将电子防空单元嵌入各火力单元,联合开展“体系融合”战训法研练,构建起远近衔接、高低互补的新型空地侦察网络,从“形融”到“神合”,体系作战能力越来越强。
“发现01批目标……”说话间,数架“敌机”再次袭来,目标直指该旅指挥所。这一次,导弹营营长联动指挥,电子防空分队通过旅战术网融入火力体系,迅速构建起“无形”电子干扰网、“有形”火力打击网,双网合一,将“敌机”牢牢锁在其中,精准毁伤。
新编成呼唤新能力
■孙加保
披上“电子铠甲”,第80集团军某旅在实战演练对抗中尝到了“信火一体”战法的甜头。这是部队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鲜活实例。该旅电子防空营的“走俏”,更是基层官兵积极适应新编成,向体系作战转型的一个缩影。
然而,从现实情况看,仍有少数官兵手握新装备不想用、不敢用、不会用、用不好,新的战斗编组没有发挥应有的战斗力。部分指挥员训练创新不够、融合思维滞后、拼劲闯劲不足,致使部队新质战斗力生成步伐缓慢。
打赢未来战争,不仅需要高技术装备、崭新的作战模块,更需要“因时而变的脑”和“强有力的手”。只有积极适应新体制新编成,打开练兵视野,拓展打仗能力,在真打实抗的体系中检验装备性能、发掘官兵潜能,才能促进战斗力水平不断跃升。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