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智能如何影响装备保障
近年来,人工智能技术获得快速发展,并在军事领域广泛渗透。装备保障作为军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自然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,尤其在装备保障决策、保障力量结构、保障方式变革等领域,人工智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促进装备保障决策由“粗略”向“精细”转变。人工智能推动装备保障决策向着全面、精准、自动、高效、智能方向发展,进而实现装备保障决策由“粗略”向“精细”转变。
目前,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,各类信息技术、信息化装备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产生海量数据,一些数据应用却仍处在较低层次,在信息传输、信息共享等环节尚未摆脱人工操作的限制,各类数据、图表、语音还需人工判读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备保障决策的科学性。未来战争,装备保障决策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精确决策,其核心要义是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判断过程,对装备保障决策效率影响巨大。依托人工智能技术,能够在全域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自动搜索、甄别、过滤、监测、跟踪,极大提升了装备数据信息的采集能力,使联合物理域、网络域、感知域进行跨域作战保障成为可能。同时,在信息分析和数据挖掘领域,通过人工智能技术,赋予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出不同作战样式、作战规模、作战强度下的装备保障规律,科学预测物资消耗,从而辅助指挥员制订保障计划,指导开展装备调拨、供应、维修、运输等具体业务工作,使装备保障决策更加精准。
推动装备保障方式由“被动”向“主动”转变。人类用什么样的方式生产,就用什么样的方式作战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挖掘数据信息,提升装备保障效率的同时,必然推动装备保障方式发生变革。
传统装备保障方式主要有建制保障、区域保障、固定保障、机动保障、逐级保障、越级保障、预置保障、支援保障等几种主要方式,主要是基于军队体制编制和作战区域、规模、方向及作战预案而采取的“被动”保障方式,通常是战前配置、战时调整,其保障对象相对固定,保障层级较多,随机调整难度大,保障灵活性不足,难以适应快节奏、多变化的未来战场。随着深度学习、强化学习、群体智能等人工智能领域不断突破,计算机对战场态势的阅读能力大幅提升,对装备保障需求预判更加精准,装备保障方式逐渐由“被动”向“主动”转变,预置保障、随机保障可靠性更高。同时,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预测和诊断技术的运用,使装备自我诊断和修复能力大幅提升,自主保障效果明显,固定保障、支援保障依赖程度有效降低,装备保障方式更加灵活、可靠、机动。
牵引装备保障力量结构由“树状”向“扁平”转变。未来战争是以智能化武器装备为载体,在陆、海、空、天、电、网等多维领域展开的战争。战争形态发生转变,为适应智能化战争要求,装备保障力量的结构也将逐步发生变化。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,战场信息获取、传输、分析和决策能力大大加强,信息主导发挥决定性作用,战场可视化、透明化程度更高,各要素之间联系更加紧密,作战机动迅速,作战节奏加快,要求装备保障力量结构加快由“树状”向“扁平”转变,确保保障行动更加灵敏、高效。传统装备保障力量体系通常按体制编制构成,纵向由战略、战役和战术装备保障力量构成,横向按方向和军兵种布局,总体呈现“树状”分布特点,层级多、环节多、灵活性差、效能低。而装备保障力量“扁平”化结构,纵向上由战略和战术装备保障力量构成,横向上打破方向和军兵种界限,实现融合式区域布局,由战略层级向一线部队实施一体化直达保障,战术装备保障力量则融入作战单元,实施更紧密的机动伴随保障。装备保障力量结构的优化,必将减少层级、简化环节、提高效能。(李长海 吴睿智)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