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远征军
来源:www.tezhanjidi.com 编辑:特战基地编辑 时间:2019-07-05 16:36
导读: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,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、中国援缅远征军。1941年12月根据《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》编成,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
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,亦称“中国赴缅远征军”、“中国援缅远征军”。1941年12月根据《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》编成,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。该军由第5、第6、第66军编成,计9个师10万余人。
1942年3月,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。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。1943年4月,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,后称滇西远征军,一部撤至印度,称中国驻印军。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,歼灭日军三万余人。1945年1月27日,两军在畹町会师。3月,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。1945年4月撤销。
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,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。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,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、滇西反攻中,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,收复滇西失地8.3万平方公里,共歼灭日军4.9万余人。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,伤亡官兵约6.7万人。
1941年12月23日,中英双

中国远征军走出国门
方签订《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》。26日,中英订立军事同盟,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。中国远征军进抵云南中缅边境,杜聿明司令部驻大理,先头部队戴安澜200师驻保山。期间,英方在观望日军情况,未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
1942年1月,远征军先头部队第六军第一部开抵滇缅边界,因英国政府心存疑虑,没有跨越国 。同时加紧了远征军的动员。
1942年2月中旬,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、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,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 。1月30日,日军

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要图 1942年1月-5月
攻克缅甸东部重镇,1942年2月,英国依照协定求助远征军协防缅甸。
1942年2月16日,仰光危急,应英方请求,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(后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)率领第5、第6、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
指挥系统
职务 | 姓名 |
---|---|
第一路司令长官 | 卫立煌(未到任) 罗卓英(继任) |
总参谋长 | 史迪威 |
副总参谋长 | 温鸣剑 |
第5军(军长) | 杜聿明 |
第5军(参谋长) | 罗又伦 |
第200师(师长) | 戴安澜 |
新编第22师(师长) | 廖耀湘 |
第96师(师长) | 余韶 |
游击支队 | 黄翔 |
工兵团 | 李树正 |
装甲兵团 | 胡献群 |
炮兵团 | 朱茂臻 |
汽车兵团 | 洪世寿 |
骑兵团 | 林承熙 |
第6军(军长) | 甘丽初 |
第49师(师长) | 彭壁生 |
第93师(师长) | 吕国铨 |
第93师(参谋长) | 叶植楠 |
暂编第55师(师长) | 陈勉吾 |
第66军(军长) | 张轸 |
新编38师(师长) | 孙立人 |
新编第28师(师长) | 刘伯龙 |
新编第29师(师长) | 马维骥 |
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(师长) | 李志鹏 |
长官部直辖:
炮兵第18团第1营,战防炮第1营,野战重炮兵第2旅第13团第1营,独立工兵第24营,宪兵第24团第1营等部。
|
职务 | 姓名 |
---|---|
司令长官 | 陈诚 卫立煌(1943年冬继任) |
副司令长官 | 黄琪翔 |
总参谋长 | 萧毅肃 |
副总参谋长 | 司可庄 |
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| 宋希濂 |
副总司令 | 黄杰 |
第2军(军长) | 王凌云 |
第9师(师长) | 张金廷 |
新编第33师(师长) | 杨宝 |
辎重团 | 段寿清 |
第6军(军长) | 黄杰(史宏烈继任) |
预备第2师(师长) | 顾葆裕 |
新编第39师(师长) | 洪行 |
辎重团 | 郑殿起 |
通讯营 | 冯行之 |
战车防御营 | 梁中介 |
第71军(军长) | 钟彬 |
代军长 | 陈明仁 |
新编第28师(师长) | 刘铸军 |
第87师(师长) | 张绍勋 |
第88师 (师长) | 胡家骥 |
辎重团 | 吴涛 |
集团军直辖第36师(师长) | 李志鹏 |
第200师(师长) | 高吉人 |
第5军炮兵营 | 指挥官不详 |
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| 霍揆彰 |
副总司令 | 方天 |
第53军(军长) | 周福成(赵镇藩继任) |
第116师(师长) | 赵镇藩(刘润川继任) |
第130师(师长) | 张玉挺(王理寰继任) |
辎重团 | 刘宝华 |
第54军(军长) | 方天阙汉骞1944年7月继任 |
第14师(师长) | 龙天武1944年4月转隶新六军 |
第50师(师长) | 潘裕昆1944年4月转隶新六军 |
第198师(师长) | 叶佩高 |
第36师 (师长) | 李志鹏 1944转隶54军 |
工兵第2团 | 林松 通讯部队指挥官不详 |
第8军军长 | 何绍周 |
副军长 | 李弥 |
荣誉1师(师长) | 汪波 |
第82师(师长) | 王伯勋 |
第103师(师长) | 熊绶春 |
炮兵部队指挥官 | 邵百昌 |
工兵部队指挥官 | 傅克军 |
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 | 郑坡 |
驻印系统
职务 | 姓名 |
---|---|
总指挥 | 史迪威 |
副总指挥 | 郑洞国 |
新编第1军(军长) | 郑洞国(兼任,孙立人、潘裕昆先后继任) |
新编第30师(师长) | 胡素(唐守治继任) |
第50师(师长) | 潘裕昆新6军回国后转隶新1军 |
新编第22师(师长) | 廖耀湘(李涛继任) |
第14师(师长) | 龙天武 |
第50师(师长) | 潘裕昆 新6军回国后转隶新1军 |
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| 白朗上校 |
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| 黑格准将 |
第一支队队长(新编第38师第88团) | 肯利生上校 |
第二支队队长 | 韩特上校 |
美军第5307混成旅(代号加拉哈特部队)指挥官 | 梅利尔准将 |
抗日战争时期,缅甸战场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
的战略结合地带,又是东南亚地区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。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,展开对日作战。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、印、缅战场的对日作战,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,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,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,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,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。
中国远征军(12张)
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、滇西作战的胜利,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。它不仅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,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,支援了国内正面战场的作战,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,而且沉重打击了侵缅日军,为盟军收复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,并减轻了盟军在印缅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压力,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。
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胜利的是“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的一次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”,而随后与中国驻印军并肩作战歼灭缅甸日军,更是“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i次援助盟邦进入异邦国土作战并获得胜利的一次大规模作战”。
责任编辑:特战基地编辑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打出谜一样中国精神的上甘岭志愿军15军45师
下一篇:打出谜一样中国精神的上甘岭志愿军15军45师
相关文章:
栏目分类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